黃芪是一種歷史悠久和臨床應用廣泛的中藥材之一,它包括哪些植物,長什么樣,下面我就談談這個問題。
一,中藥材黃芪包括哪些植物
根據(jù)《中國藥典》1995年版一部規(guī)定,黃芪來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(Fisch.)Bunge var.mongholicus(Bunge)P.K.Hsiao和膜莢黃芪A.membranaceus(Fisch.)Bunge的干燥根。
膜莢黃芪在《中國植物志》中記載為黃耆(qi),把膜莢黃芪作為別名處理,劃歸為豆科黃耆屬。在我國南北各地都有栽培,野生者主要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西北地區(qū)。它的外形特點:一是為多年生草本,高50-100公分;主根肥厚,木質,常分枝,灰白色;
莖直立,上部多分枝。二是葉為單數(shù)羽狀復葉有小葉6-13對,小葉片橢圓形或長圓形,先端圓鈍,有小尖頭,表面綠色,僅無毛,背面灰綠色,有白色貼伏柔毛。
三是總狀花序腋生,花朵稍密,花萼鐘狀,萼齒短,花冠黃色或淺黃色,6-8月開花;
莢果薄膜質,半橢圓形,膨脹,長2-3公分,先端有細短喙,兩面有白色或黑色細短柔毛,7-9月果實成熟。
蒙古黃芪在《中國植物志》中記載為蒙古黃耆,作為黃耆的變種處理。主要產(chǎn)于我國黑龍江、內蒙古、河北、山西等地,通常生長在向陽山坡草地。與黃耆的區(qū)別在于蒙古黃耆植株矮小,小葉片小,長5-10毫米,莢果無毛。
二,黃芪的主要用途
黃芪為歷代中醫(yī)最常用的中藥之一,黃芪入藥始載于《神農本草經(jīng)》,原名黃耆,列為上品,后來的諸家本草書籍都有記載。
黃芪的干燥根入藥,其味甘,性溫,具有滋腎補脾、止汗利水、消腫排膿功效;主要含有皂苷類、多糖類、黃酮類、氨基酸類等有效成分。藥用時請遵醫(yī)囑。